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其他 > 神明没有祖国 > 第四章 会武功的女人

路远离开废窑。

  中午时分,他离村口还有段距离,村长陈午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好似提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一样。

  路远跟着村长陈午一路到了他家。

  村长陈午家里人没人,扯着嗓子喊隔壁的婶子过来帮忙生火做饭。

  “谢了。”路远道谢。

  村长陈午摆了摆手,“谢什么谢,你又不是白吃白喝。”

  路远余光扫了一眼姿势古怪的陶俑,把话题引向货郎,“陈伯,你们村既然不用钱,那拿什么跟货郎换盐?”

  “长棍椒。”村长陈午回答。

  路远眼睛一虚,“长棍椒是什么?”

  “跟我来。”村长陈午招呼路远。

  路远跟着来到一个向阳的空地,在一个簸箕上,放着一些手指长短的棍状物,棍状物表面长着一粒一粒的东西,便是长棍椒。凑近一闻,气味闻着像是胡椒。

  竟然是香料。

  “应该很贵吧?”路远问。

  村长陈午咧嘴一笑,“那当然贵了,只可惜产量少,也没法自己种。”

  “即便没多少,也能换不少盐吧?”路远故意这样一说,他虽不是村里人,却知道这种偏僻村里的东西再好,在收购商那里也绝卖不上价。

  村长陈午脸一下垮了,“路小哥说笑了,换不了多少盐。”

  路远又明知故问,“那为何不自己去卖?”

  “不认识,也不想认识那些私盐贩子,总不能去县城边上的集市卖钱然后再买官盐吧?官盐可不是我们这般人吃得起的。”村长陈午在笑,只是笑得有点苦涩。

  “这么一说,这货郎是个奸商啊。”路远略带一丝义愤。

  村长陈午摇了摇头,“他是奸商,也是个讲义气的,若没义气,也没办法在几个村子之间做生意。”

  “有道理。”路远附和道,“货郎应该有些别的本事吧?”

  “不清楚,只知道会些武功,比军中随便一个兵就有机会学的速成武功高明不少,但和那些好出身的军官练的武功比,又差远了。”村长陈午说着说着就感慨起来,“这世上,最差的武功在军中,最好的武功也在军中。”

  武功?

  路远听到这个词,来了兴趣,“那陈伯你会武功吗?”

  村长陈午仰起头,“这事说来话长。”

  六十多年前,一位年轻的县令在这边的山里发现了可用来烧制陶器的陶土。

  村子就此改名红陶村。

  过了十年,一名陶匠的儿子陈午出身,红陶村来到了鼎盛时期,那个时候,连农户都能轻易赚到钱。然而,随着陈午长大,山里的陶土越来越少,窑场逐渐废弃,等他十八岁,红陶村已经没有人烧陶了。

  村长陈午离开了村子,在外混了几年,没学到武功,索性就入伍去学武,又过了十来年,武功还算将就,但还是个兵,于是去了大族的庄园里当打手,还是没能出人头地,便回了村,再也没离开。

  这些旧事透着些许古怪,但路远此时更好奇武功,“陈伯,能露两手武功吗?”

  “哈哈,明天再说吧。”村长陈午笑着敷衍过去,“饭好了,我去给你拿饭。”

  路远感觉陈午似乎在故意吊着他。

  很快,一碗蒸的高粱米饭端了过来,上面还有五片腊肉,一些萝卜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黄米团子,这些黄米团子路远可以带走留着晚上或者明早上吃。

  腊肉饭比先前的野鸡肉沫饭好吃多了,但脑子里装着事的路远,吃着一点都不香。

  饭吃完,路远连忙起身告辞,急匆匆的走了。

  他恨不得立刻回到废窑展开地图古城。

  城里有的是会武功的人。

  路远一路赶回废窑,外面太阳还没落山,他赶紧唤出黑箱展开了城市。

  他没有把目光投向西北区的军营,陈午的话应该不假,军队那随便学的武功追求速成,上限太低,是没选择的选择。

  路远目光对准的是大市场所在的北区,没记错的话,这里有好几家大武馆。

  但没想到,太阳还没落山,武馆已经都关门了。

  路远又看向南区。

  他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南区虽然也有武馆,但都是小武馆,估计关得更早。

  果然,南区的武馆也都关了,他意外看到了有意思的东西。

  一处擂台上,两人即将开始比武,其中一个是虬髯壮汉,另一个竟然是个年轻女人。

  两人手中兵器完全一样,都是一根一头削尖蒙上硬皮的棍子,充作长枪。

  女人面容雅艳,身姿修长,但招式大开大合又不失灵巧,仿若狂暴又灵活的猛虎,而她对面的虬髯壮汉,滴水不漏的防御中夹杂突然前刺,简直是龟与蛇的组合。

  下一幕,情势骤变。

  年轻女人强行近身,身体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角度避开了虬髯壮汉的一刺,然后单手一个横扫,木棍尖头猛的砸中虬髯壮汉的左腿,一声爆鸣,木棍尖头硬皮碎开。

  无论是双方的速度与力量,还是把硬皮崩碎的两股奇异的力量,都已经脱离了正常人类的范围。

  所以,武功也是超凡力量?

  路远兴趣更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