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静静地矗立在都江南侧,宛如一座宏伟的建筑瑰宝。它占地面积约 300 平米,整体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建造而成,庄重而典雅。这座楼阁高达五层,每一层都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记忆。
当肖春晖踏入望江楼的大门时,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毫不犹豫地带头朝着楼上走去,身后紧跟着好奇的师父一家和习以为常的六妹几人。
在前来此地的途中,吴永芳已经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这座楼内的布局和规则。
据吴永芳所言,望江楼的一楼是普通堂食区,这里不论身份高低贵贱,任何人都可以在此用餐。
然而,那些自视甚高的贵族们往往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觉得在这样的地方就餐有损自已的身份。
从二楼开始,则全部都是包间。虽然二楼对于食客的身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人通常会望而却步,因此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富人们常常光顾的场所。
三楼和四楼同样属于富人区,只不过在这里,夫子和镇学的书生拥有优先订餐的权利。毕竟教育乃国之根本,给予这些学子一定的优待也是理所应当之事。至于贵族们,更是无需多言,他们无论在哪一层都能够享受到优先的服务。
而最为特殊的要数五楼,这一层被划定为贵族专属区域,唯有贵族才有资格在此订餐。这种区域划分方式既彰显了贵族的尊崇地位,又体现出对知识学习和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同时,如此灵活多样的安排,既能满足不同阶层顾客的需求,又不会对店家的生意造成太大影响,可以说是一种精妙绝伦的经营策略。
一直来到四楼,肖春晖才停下脚步,对着刘三问道,"我对书友会不熟悉,就麻烦刘三你带一下路!"
刘家乃是四等男爵家族,而刘素文又是庶出,所以,肖春晖直接称呼他为刘三也没什么不妥!
"五公子请随我来……"刘三在前带路,来到一间挂着名为诗词阁的雅间前介绍道,"这是诗词阁,因镇学夫子书生经常在此聚会,所以店家便根据专业分类命名。
顾名思义,这间雅间是专为研学诗词而设,不过,经历唐宋诗词封神以来,后人难以为继,已逐渐没落,五公子可有兴趣?"
又不能靠背诗抄袭来装逼,我有个鬼的兴趣,当即摇了摇头!
"后面还有对弈阁、音律阁、书画阁、算术阁和格物厅,五公子想去哪?"刘三干脆将所有分类一一道出,由肖春晖选择!
"那就先去格物厅看看吧……"
肖春晖虽然只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主要还是偏科太严重,正好偏向的就是理科,听四哥说格物就是搞这方面的,所以还是很有兴趣,看看新汉朝在这方面的发展情况!
"夫君,你们去格物厅吧,我带六姑她们到隔壁喝茶看龙州……"
肖春晖点点头,递给她5两银票,"那辛苦你了,要吃什么别客气……"
格物厅比起其他雅间大了许多,完全是由两间雅间组成,中间留了一道门,方便书生通过,由此也不难看出,格物学科更受书生欢迎!
肖春晖两人的到来瞬间吸引了正在讨论的书生们的目光,对于肖春晖他们不怎么熟悉,毕竟四年多没出现了,但刘素文在诗词方面倒是小有名气,几乎都认得!
不过,对于格物厅的书生来说,刘素文依然是稀客,其中一名书生似乎与刘三较为熟悉,当即调侃道,"刘三公子,今日怎么不去诗词阁,反倒来我们格物厅凑热闹啊?莫非也想走推陈出新之路?"
所谓推陈出新,其实说的就是对新事物的研发和完善,如果能发明对国家有用的东西,以此封爵不失为一条出路,这也是格物科目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当然,不是学了格物就都能成为发明家,另一条出路就是进厂做工,学了格物知识,好歹也能成为一名技术人员!
发明家发明了对国家有用的东西,给了发明家爵位,那么这技术就是国家的了,国家便利用这技术建厂生产。所以,很多重要的挣钱的工厂,都是国家的,要是能进去做工,那也是妥妥的铁饭碗!
刘三早就想好了自已的路,那就是考官,所以并没有改学格物的兴趣,当即解释道,"我的路早已想好,你就别瞎猜了!这位是肖五公子,镇学曾经的武道天才,我只是给他带个路而已!"
"见过肖五公子……"众人一听是镇上龙头家族的公子,纷纷起身行礼!
肖春晖也客气的还了一礼,"大家不用客气,我只是对格物学颇感兴趣,前来长长见识,还请不要见怪!"
"五公子说笑了,格物之学本就是集思广益,也许我们身在迷中看不清,说不定你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拨云见日呢!"
肖春晖转头看去,说话之人乃是四十几的中年,也许是沉迷学识当中,有些不修边幅!
刘三适时介绍道,"这是格物教授方老夫子……"
"方夫子好,不知你们正在讨论什么?"
"夫子,请由学生代劳为五公子讲述!"一名书生自告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