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其他 > 您有新的渴了么订单 > 分卷阅读233

食指在袖袍下轻轻地、一下下地揉捻着,面无表情的想,他该做出什么反应?

冷处理?承诺自己对褚仙人并无敌对之心?还是违心的说朕不在乎刚才那番话?

不,他绝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个刺杀事件仓促并破绽百出,不像是奔着杀死自己来的,反倒是像为了在公众面前说那番话来的。

背后之人想挑起内斗。

愈是大场面,徽元帝愈是冷静,心里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般推导起来。

分析谁是这件事的幕后黑手,其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发生了这件事,谁是受益方?

二,谁乐见其成想让昭国发生内乱?

三,此事闹大,哪一方的损失最大?

但目前来看,都是输家!大昭千疮百孔,好不容易才稍稍休养生息,若在此刻内斗只会祸及自身!

而要是昭国内部动荡,类似于吴国这样的国家又落得到什么好?

所以主谋倒不可能是那些大国家,反而很有可能是周边一些小国家,或是蠢蠢欲动的西域诸国?

这么想,好像一切都说得通了。

而判断一件事是谁干的,就要看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别说他自己本身根本就没有受伤,在国家大事面前许多事情都要让位,就算他死了,真相也不是第一位的。

真相重要吗?

这世上没有真相,只有视角,和——立场。

所以当务之急,是如何利用此次事件实现利益最大化。

只在几息之间,徽元帝迅速反应过来,当机立断把这件事定义为敌国的阴谋。

他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师出有名。

之前战局一直僵持不下,敌国犬戎惶然找大国依靠,四处哭求,说昭国一朝得势得理不饶人,他们明明已经还回去了那些抢回去的城池,可昭国仍旧死咬着不放。

‘我们先前是吞了你们不少城池,现在我们都吐出来了,你们还想怎样?’

那些国富民强的大国也纷纷来劝,像极了一群慈厚宽仁的长者在劝说一个浑身脏兮兮眼神恶狠狠的少年。

他们说,你要有大国风范。

他们说,战争总归是要流血的,是要用无数人的性命填补的,既然城池还回去了,那你就见好就收,不要穷追不舍。

他们说,我们要爱好和平。

可是凭什么呢?

凭什么你觉得那些抢回来的城池,一句还给我们了,就能轻飘飘的抵消?

之前对我们国家的痛苦视而不见,恨不得人人都来咬一口肉吃,现在来劝我们爱好和平了?

不过,之前战局僵持是碍于师出无名,那些大国将士兵驻扎在他们境内,敌国自认为有倚靠,洋洋得意。

现在好了,瞌睡来了送枕头。

既然你觉得理由不够,那么公然刺杀一国之君,这理由够吗?足够我们雄师出征、踏平边境了吗?

十几年了,那些横山帝在位时欠下的债,也是时候该连本带利的讨回来了。

你们之前趁我们弱势劫掠我们领土,现在我们也要你们十来座城池,不过分吧?

于是,次日昭国将士大摇大摆的靠近敌国境内,嚣张道:“我们有两个士兵在你们这里走丢了!”

敌国犬戎一脸懵。

啥子???

第181章 两国舌战,自当雅量

不管怎么说,这场仗还是开打了。

承祚元年秋分,谢以骞亲自率兵突袭敌军营帐,当日以敌军帅领头颅向对方宣战,并且言之凿凿信誓旦旦:

公然刺杀我朝天子,践踏我朝尊严,还藏匿我国士兵,你们是何居心?

敌军不得已,只能向那些驻扎在自己国家的军士求助,可昭国这边却不管谁来试探都一翅膀把他们扑回去,正气凛然道:

我们是在合理报仇,报仇懂吗?

那边顿时就迟疑了,好像……是啊,人家占理啊!

于是他们齐齐调转矛头,恨铁不成钢:本来在舆论压力下,形势一片大好,你们没事去刺杀人家皇帝干嘛?嫌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是不是?

听到这话,那些犬戎恨不得在自己额头上刻一个大写的冤枉,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谁闲的没事干那玩意儿?我们根本就没派人去刺杀昭国皇帝!

反正昭国不管他们怎么说,都是一副“行了你们不要再狡辩了”的表情,新仇加旧恨,昭国将士们上下一心,战线全面推进。

事情到了这一步,犬戎那边再怎么迟钝也反应了过来,顿时愤怒恍悟: 他们这是赖上我们、把屎盆子往我们头上扣呢!

明明那些古老的中原国家最擅长的就是「忍耐」,它们讲究什么见鬼的「宽和」「仁义」,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它们绝不会主动发兵,甚至会漫长且无限的忍耐下去。

而昭国的百姓因为经历了数十年干旱,忍耐力比其他国家的百姓更强。

也正是因为有这份了解,他们往日才有恃无恐,就拿准昭国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可现如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