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玄幻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131章 慧主朝堂破顽士,仁君妙策定乾坤

生灵涂炭吗?!”朱标突然提高了音量,他的话语如同惊雷一般,在众人的耳边炸响。

这突如其来的质问,让原本就有些紧张的众人更加惊愕。他们被朱标所描绘的可怕景象所震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那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反驳。

朱标知道,光靠威慑是不够的,他还必须给这些士绅阶层一些甜头,让他们看到希望,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支持改革。

“诸位大人不必担心,朕并非要将诸位大人赶尽杀绝。”朱标的语气再次缓和下来,“新政的推行,确实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孤会尽力弥补。在一些经济领域,孤可以给予诸位大人一定的补偿和特权,但前提是,诸位大人必须支持改革,与朝廷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朱标的话,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地吹拂过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使得紧张的氛围稍微缓和了一些。

士绅阶层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的声音像蜜蜂一样嗡嗡作响。有的人眉头微皱,似乎在深思熟虑;有的人则面带微笑,似乎对朱标的提议颇为满意。

他们在心中默默权衡着利弊,盘算着自己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这个决定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他们的财富、地位和未来。

李善长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带头反对,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就能让朱标屈服。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标竟然如此强硬,丝毫不为所动。不仅如此,朱标还提出了如此诱人的条件,这让李善长不禁有些心动。

“陛下……”李善长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抬起头,看着朱标,欲言又止。

朱标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李善长,那深邃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李善长的内心。他在等待着李善长的回答,这个回答将决定接下来事情的走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场面都异常安静,只有李善长的叹息声在空气中回荡。最终,李善长长叹一口气,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老臣……明白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无奈和妥协。

李善长的话音刚落,朱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丝微笑转瞬即逝,若不是李善长一直盯着朱标,恐怕都难以察觉。

朱标正欲开口说话,然而,就在他刚要说出“那朕就……”这几个字时,突然间,一声轻微的咳嗽声,如同羽毛般轻柔,却又如同惊雷一般,在奉天殿内炸响。

这声咳嗽,虽然音量不大,却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得朱标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了站在一旁的朱元璋。

朱元璋此时正端坐在龙椅的侧后方,他那一声轻咳,虽然看似随意,却瞬间让奉天殿内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凝固了起来。

众人的目光,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一般,齐刷刷地转向了朱元璋。整个大殿里,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轻微的呼吸声,再无其他声响,一片死寂。

朱元璋身着明黄龙袍,头戴翼善冠,他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严。尽管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仿佛能够洞穿人的内心。

他缓缓地从龙椅侧后方站起身来,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仿佛整个大地都在随着他的脚步微微颤动。他的步伐虽然缓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朱标见状,连忙也跟着跪下,惶恐地说道:“父皇息怒,儿臣绝无此意。儿臣与诸位大臣们只是在商议国事,可能言辞上有些激烈,但绝无冒犯之意。还望父皇明察。”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自然知道朱标和大臣们之间并无太大的矛盾,刚才那番话不过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他转头看向朱标,缓了缓语气道:“起来吧,咱知道你是为了国家大事着想。只是这朝堂之上,众说纷纭,你身为帝王,更要懂得权衡利弊,不可意气用事。”

朱标赶忙谢恩起身,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朱元璋点了点头,接着对李善长等人说道:“都起来吧,咱今日来此,并非是要怪罪你们。只是想提醒你们,这朝廷之中,无论何事,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切不可结党营私,误了国家大事。”

李善长等人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必当铭记于心。”

朱元璋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转过头,看着朱标,他轻轻拍了拍朱标的手背,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做得很好。既有为君者的仁慈,又不失帝王的果决,咱很欣慰。”

朱标心中的暖流如潺潺细流般缓缓流淌,滋润着他的心田。他深知父亲朱元璋的严厉只是一种表象,而那隐藏在严厉背后的,是对他深深的期望和关爱。

朱元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再次扫视过群臣,仿佛能洞悉他们内心的每一丝波动。他的声音冰冷而严厉,在奉天殿内回荡,如同惊雷一般,震撼着每个人的耳膜。

“咱告诉你们,标儿乃是咱亲自选定的继承人,他的决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