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突然脑中灵光一闪,这情报不会有诈吧?
“杜荷,这情报来源是否可靠?”本正在议论的众臣听到这话,顿时都陷入沉默,盯着杜荷。/%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陛下,情报来源是...,肯定可靠就是了。”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月月,出列道。“陛下,臣保证情报十分可靠。”李承乾明白这是不方便说,毕竟情报人员一旦暴露,那是十死无生。既然二人,特别是月月都如此确定,那这情报八成是真的。“赵国公,你能谋善断,你说,苏定方为何会败?还败的如此突然。”长孙无忌起身,抖了抖袍袖,又扶了扶胡须,气派十足。出列后微微拱手:“依臣之见,以苏定方能力能败在齐王手里,只有一个可能,就是粮道不稳。”李承乾对这个观点,既赞同,又不赞同。苏定方确实会因为粮草出问题战败。但问题是关中到河北道的粮草补给路线是,潼关、函谷关、洛阳、虎牢关、汴州。这些地方,根本就不可能被敌军偷袭。而且李世民在长安之乱后,果断将秦琼派去辅助苏定方,其中一层用意就是护持大军粮道,以防宵小作乱。“嗯?赵国公,你的意思是叛变的朔方军袭扰了苏定方粮道?”长孙无忌摇了摇头,声音不疾不徐。*x/s~h·b-o?o!k/.\c?o-m′“不是,根据王家新传来的消息,叛乱朔方军已被阿史那?社尔率军杀散。”之前李承乾就是从这人手中忽悠来的云中都督府。其虽是突厥人,但绝对是李世民铁杆粉丝。历史上李世民驾崩后,这家伙哭着喊着要殉葬,八匹马都拉不住那种。“那赵国公以为,苏定方大军的粮道是怎么断的?”长孙无忌,露出一抹笑意,颇有点故作高深的感觉。这让李承乾极其不高兴,这是要拿捏自已呗?显得你厉害?面色微沉:“赵国公,是有什么顾虑吗?还是记挂这长安的繁华?”在场之人,顿时都神色一变,有的露出耐人寻味的目光,看着长孙无忌和李承乾。有的则露出一丝讥笑,心里想的是,你长孙无忌不是厉害吗?看你如何应对。长孙无忌却神色没有丝毫变化,脸上笑容依旧。“陛下,此言差矣,臣不过是思考一下而已,而且长安的繁华谁不记挂?”说着扫视一圈众人,继续道:“试问诸位,谁不想回到故土呢?难道陛下你就想永远待在草原?”李承乾咬了咬牙,这老登,今天是铁了心让自已下不来台啊。原因应该是因为自已扶持苏家,让他有危机感了,所以借机展露威势。?3~w′w·d~.¨c·o~m·好让自已和众人都明白,如今局势,少了他肯定难以维持。李承乾强压下心中不忿,平下心神。要带领团队成功问鼎最高权力,自然少不了诸多斗争。不可调和的敌人,貌合神离的盟友,还有已方阵营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斗争之前,首先要知道谁是敌人,谁是真正的盟友,谁是暂时能团结的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搞清楚斗争顺序。现在大敌还是李世民,其次则是那几个好弟弟,另外就是五姓七望。这三方敌人,对自已来说都各有优势。因此自已就一定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已方力量,为了团结,必要时候可以做出一定妥协。 不过这个妥协,一定要在可控范围内,这也是他之前一直敲打,还扶持李渊旧臣和苏家的原因。想完后,李承乾将情绪化的一面彻底压下去,转而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政治领袖思维。话锋一转,表情也变得十分温和。“赵国公,这话说的,朕也十分感同身受,只是不知何时我们才能返回长安,拨乱反正。”说着缓缓起身,叹了口气,看向众人。“拨乱反正,再造山河,少不了诸位的帮助。”“朕,在先谢过诸位了。”这番话,让所有人,都赶忙起身躬身,有的脸上还有些惶恐。“臣等,自然为陛下鞠躬尽瘁,以早日拨乱反正,再造山河。”长孙无忌则并未立即动弹,不过看着众臣如此模样,知道如果还保持架子,肯定会被孤立。无论是权臣还是重臣,或者君主,都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所以万万不能被孤立。心中虽不情愿,但也拱手:“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以早日拨乱反正,再造山河。”李承乾点了点头,目光复杂的看着长孙无忌,语重心长。“若论家中论,朕本当唤您一声舅父。”“然在朝堂之上,君臣之分终究不可废,赵国公,朕的话,您可明白?”这话中,虽隐含敲打之意,但一句“本当唤您一声舅父”又是极大的恩宠。一众大臣,看向长孙无忌的目光都变了变,更加敬重。长孙无忌自已,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且李承乾这番话,让达到了想立威的目的,虽不完美,但见好就收,他是明白的。深深鞠了一躬:“陛下的话,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