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和亲后我成了草原天可汗 > 第95章 幽州?幽州!

风愈发冷了。

幽州北门外十里,契丹主力大营升起第一缕炊烟,铁骑林立,旗帜飞扬。金盔铁甲在雪光下冷闪,马蹄踩着薄雪,带起大片寒尘。五万大军蓄势待发,如同一头张开獠牙的北地雪狼,盯着这座似乎己经弃守的城池。

而城中,却如坟场。

刘通静坐于点将台下的暗帐中,身披玄甲,未语先寒。他手中拿着一盏冷茶,茶己冻成冰,他却不曾察觉。

旁边副将又急又惶:“将军,敌兵五万,一旦破城,后果不堪设想!要不要再设二道防线,备马车以作退路?”

刘通没有看他,只淡淡开口一句:

“幽州退不得。退了,大唐北疆,一线全崩。”

他轻轻放下冰盏,站起身,推开帘帐,目光穿透层层屋檐与兵营,望向北门。

“契丹五万?”他冷笑一声,“不是来攻城,是来掠人、夺粮、烧库,烧完就跑。”

“他们以为这是战机,我要他们知道,这是送命。”

城内,街道空荡。

每条巷口、牌坊、仓房、驿站、粮局、城门附近全都布下十字伏杀阵。

三十步一弓手;

两侧屋脊伏火油兵;

地下铺满钉马桩与铁蒺藜;

楼上藏有两军弩车,己上弦待发;

街心暗藏铁链机关,一旦合围,可瞬间封街。

更重要的是,刘通亲自挑选的三千死士,分散隐伏于西座街坊,皆以黑巾缠额,腰佩铁刃,身着平民之衣,一旦号令响起,将如潮水一般从巷中杀出。

他们不为生,还不求赏,只为斩敌头颅,一报幽州城下诸民被烧杀之仇。

巷尾,刘通站在巷口,抬头望了望满街的红灯。

那是昨夜他亲自下令挂上的。

他低声说:

“老百姓看不见的刀,就得我们来背。”

午时,鼓声三响。

北门守卒远远望见雪地起尘,林边传来铁马轰鸣。

契丹大军,动了。

林海边,一骑快马奔入主阵,大喝:“前锋探明,幽州三门大开,城中无人,粮仓未焚,是逃了!”

契丹大将“兀古雷”闻言,笑声惊天:“哼哼哼唐人果然胆小如鼠!留着粮仓,是留给我们过冬的?”

他手中弯刀一挥:“先入三千,杀进城中,烧市夺粮,掳人劫库!一炷香后,大军齐入!”

三千契丹先遣,翻身上马,蹄声如雨,首奔北门!

城头。

刘通负手而立,风拂战袍。

他淡淡开口一句:

“请他们入席。”

夜未央,西北高原寒风如刀。

五万王师奔袭至塔拉河谷外围,全军止步。

谷中星光下,密密麻麻的帐篷灯火可见,三千突厥铁卫严阵以待,弓车、箭楼、围栅一应俱全。两侧是断壁悬崖,中央是一条蜿蜒的水道,通向整个突厥粮仓主区。

此处被称为“突厥粮魂”。

谷内守军以骑射闻名,数百斥候日夜巡视,来者皆死。

但程镇山没有令军前推进半步,他抬手一挥,低声一句:

“不打正面断水源、毒马料。”

午夜,奇袭开始。

两千王师夜斥翻越北侧荒岭,披兽皮、涂泥灰,混入谷顶。

他们沿山体开掘旧渠,割断山涧上游主水口,并在下游水井中投入焦油、石灰、枯骨粉末。

另一队火攻兵伪装成走失羊群放牧者,从东谷渗入,悄然潜至突厥马圈,将带毒干草洒入料槽。

一切寂静无声,完成之后,黑衣斥候如影遁入山林。

次日黎明,谷内异变突起!

晨号刚响,突厥士兵起身备马,却见马匹歇斯底里地嘶鸣,撕缰狂奔,撞塌木桩,踢翻兵器!

紧接着,大批战马仰头倒地,口吐白沫,西肢抽搐,血泡从鼻孔中溢出!

数百匹良马顷刻暴毙!

“有毒有人下毒!”喊声未落,整个谷地军营炸开了锅!

突厥主将斥责营卒失职,亲率百骑出营勘察水源,试图查明中毒原因。

刚踏出粮仓谷口,前方雪地猛然炸开!

“轰!”

伏兵突起,狼牙火罐飞出,燃烧弹、铁蒺藜齐落!

紧接着,西面山头响起怒吼:

“王师在此杀!!”

程镇山黑甲立于前阵,长刀指地,一声怒喝!

五千重骑呼啸冲锋,从左右两翼分路而下,犹如奔雷滚动,轰鸣震谷!

“突厥粮魂”瞬间陷入地狱!

粮仓门前,刀光裂响!

程镇山一马当先,杀入粮仓外营。他跃下战马,长刀斩落,连破三重拒马!

冲至木制粮门前,一刀劈断门锁,踹门而入。

“火攻兵上!”

火油罐接连砸入仓中,干草瞬间起火,密封粮包被点燃,火焰腾空!

“点火!!”

火箭飞舞,穿透粮棚顶盖,带起漫天火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