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之后,万历接着说,你擒景辙玄苏,又获平秀次,真是朕的一员福将,现赏银二万两,你弟有爵可世袭锦衣卫百户职,这在座颇有几位老先生要对你大破赏格啊。
“这下有爵也是京爷了......”有勋暗忖道,可喜悦没持续半秒,就察觉到万历这话里有话,据他对这位吝啬皇帝的了解,八成是要弯弯绕了。
果然,沈一贯出来,对高有勋说,按我朝先前颁发的征朝平倭赏格,擒斩关酋平秀吉者,赏银一万两,封伯世袭,若原本便是侯爵伯爵者,递升爵位一级至公爵侯爵,擒斩关白平秀次的话,赏格与秀吉同。
高有勋的耳朵竖了下,如果万历真的对我兑现这个赏格的话,那我直接超越了李成梁啦。
毕竟李成梁的宁远伯,也只是个流伯。
而且就算是李成梁这个流伯,也是砍了不计其数的蒙古、女真人的首级,“二百年来,仅有此捷”,按为他请功的兵部所言,是能和明太祖朱元璋“肇运逐胡”和永乐帝朱棣“犁庭扫穴”武功相媲美的,才得以封爵赏功。
可即便如此,万历起初也不想给李成梁开封典,只因明朝已半个世纪没有对武臣封过爵,万历的意思,给李成梁加个太子太保的虚衔得了,只是后来李成梁又接连获得大捷,万历实在熬不住,总算是破例。
破例后,各边地的巡抚为结纳武臣,陆续上奏请求封爵边镇守将。
可万历依旧咬得很紧。
说到这,沈一贯话锋一转,又提到了董一元封爵的事来。
就在去年,时任辽东总兵官的董一元率众在镇武堡大败入侵的土蛮、泰宁等蒙古部落联军,斩首四五百级,迫使蒙古军一夜奔逃,天明后驻马聚哭,三五年后能恢复元气就不错了,于是新任的辽东巡抚李化龙便立即为董请功,求朝廷封爵。
接着沈一贯就说,董总兵虽在初镇辽东时就获奇捷,然年功资历不如昔日丰润伯曹义、东宁伯焦礼、怀柔伯施聚这三者,积累的首功也比不上李成梁,而本朝以总兵封流爵者只有李成梁一例,所以内阁认为董一元“遽加封典,似觉稍骤”,按李成梁当年故事,加董一元左都督兼太子太保,并准备命其为备倭总兵官,率部入朝作战,以为高有勋你的后援,若董一元能继续斩首立功,那会真的封伯,所谓“功犹可待”也......当然如果董一元在朝鲜稍有失利,那便只能用功抵罪,封爵之说便不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
“行行行,我晓得了,不就是不肯开口子嘛,内阁的难处我也懂,内阁也想要开封典,可万岁不点头也没法子,为激励武臣立功报效,那也只能加师保衔安慰下咯,然后再来个功犹可待,开个空头支票,忽悠武臣继续卖命。”高有勋啥都懂了。
怪不得万历一看到他,就嘘寒问暖,要给有爵开个锦衣卫世袭百户呢。
明朝将五等爵位里的子爵和男爵给废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给京卫世袭百户千户。
沈一贯唱完戏咯,下面是首辅赵志皋粉墨登场,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有勋,本来朝廷也确打算给你封爵的,不过一来你年功太浅,二来那平秀次并非是擒或是斩,故而也只能往下压一压。
“唉,赵老先生莫不是还忘记,这高有勋还擒得景辙玄苏呢,得叙功。”万历唱起了红脸来,指出赵志皋的疏漏。
赵志皋立即回答说岂敢岂敢,全已写在票拟中的。
而后赵志皋就给有勋开出了价码:
着你为朝鲜全庆行都司的都指挥使,继续任全庆兼鲜运总兵官,另外世袭锦衣卫指挥使(这是擒获景辙玄苏的赏格),你弟弟有爵为世袭百户,将来你有子嗣,也有个世袭百户的名额,另外你也算是出京替皇上镇戍边地的,为崇你事权,特加官衔为正二品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这也就是说,万历最终答应的是沈一贯的提议,即将耽罗宣慰司直接升为“全庆行都司”。
无论是不是“行”,既然是都司的话,那理论上就是和辽东都司、山东都司平起平坐,归大明左军都督府(理论上)管辖,虽在布政司职权划分上,辽东的民事该归山东布政司,可这也只是纸面上的,辽东都司早就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民事机构咯。
这对高有勋倒是有利的,因若是这个都司在腹地的话,必然是布政司、按察司都会被派来搞分权的,还要在下面设“分守道”(布政司下级单位,以参政或参议管理)、“分巡道”(按察司下级单位,以按察副使、佥事前去巡察)、“兵备道”(都司下级单位,通常由分巡道御史兼管),上头还被巡抚巡按管着,总之会被各种都察院御史钳制纠缠,烦得很。
若只是耽罗宣慰司的话,那么便只能归辽东或山东都司管辖遥制,同样也会被各种掣肘,也是烦得很。
单独出来个全庆行都司,那历史上最类似的即是“交趾都司”,这也表明永乐帝要将安南彻底化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