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相似的鸟儿很多,我完全可以再买一个相似的鸟儿来代替啊。但是我又转念一想,不对,如果我这样做的话,那就是在欺骗大王,我不愿这样做。我想来想去,甚至想到要逃到别的国家去,可我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
我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您老的责罚。”
淳于髡这一番话,说得哪是十分巧妙啊:不忍鹄的饥渴,让它出来喝水,这说明了淳于髡的【仁】,他想要刺腹绞颈而死,说明了淳于髡的【勇】,他担心别人非议楚王,说明了淳于髡的【忠】,他不愿另外买类似的鸟来代替,说明了淳于髡的【信】,他痛心齐、楚两国之间的通使断绝,说明了淳于髡的【义】,而才有了甘愿前来服罪、领罚,又说明了淳于髡的【诚】。
这事情本来是淳于髡不小心放走了一只鸟,可经他自己这么一说,反让把自己标榜成了一个仁、勇、忠、信、义、诚具备的高大上的圣人了!让淳于髡这么一说,谁还会治圣人的罪呢?
结果楚王不但没有怪罪淳于髡,反而赞赏道:“真好啊,齐王竟有这样的人,并且这样的人还来给我们两国通史,真是太好了。”于是,楚王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竟然比献鹄还要多了整整一倍。
除了淳于髡之外,当时在战国诸雄之中建功立业的,还有商鞅、孙膑、吴起、苏秦张仪等人。但是除了这些得到重用的人,没有得到重用,处处碰壁的人更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孟子。
孟子这个老实人的思想主张是“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也就是他想让君王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但是这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啊!
当孟子来到梁国觐见梁惠王的时候,梁惠王见到孟子过来了,竟然大呼一声“老头,你这么远过来干啥呀?!”其满不在乎的味道,甚至是蔑视侮辱的意思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