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现代言情 > 捡漏年代:林美的薅羊毛日常 > 第24章 过家拜年

大年初二,按照传统习俗,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拜年。`兰*兰\文?学· _更/新-最/全·

林大海蹲在堂屋门槛上搓着麻绳。

他手里捏着半截腊肠,油脂在晨光里泛着诱人的光泽:"要带点给老丈人尝尝吗?"

灶房里传来碗盆碰撞的声响。

刘芳拎着个竹篮走出来,篮底铺着蔫黄的菜叶,

上面整整齐齐码着六块最小的糖弯——都是昨天待客时被孩子们摸过、缺边少角的。

"带什么带!"刘芳的声音脆生生的,"就带这筐冬笋,再加六个糖弯。"

她瞥见丈夫手里的腊肠,眼睛一瞪,"藏好了,别让我那几个兄弟看见。"

林大海瞥见篮子里寒酸的物件,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老丈人家那几张嘴,去年带的腊肉,转身就被岳母塞给了大舅哥。

"挺好。"他最终只吐出这两个字,顺手把檐下挂着的腊肠往里藏了藏。

刘芳正站在水缸前系头巾。

那条洗得泛白的蓝布己经看不出原本的花色,边角处磨出了毛边。

布巾在下巴处打了个死结,她手指用力到发白——这是她出嫁时唯一的嫁妆,连块像样的红布都没有。

水缸倒影里忽然浮现十岁那年的除夕夜,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把她的小脸烤得生疼。

米糕的甜香从锅盖缝里钻出来,她咽着口水看阿妈把最后一块掰成西瓣。

两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吃得满嘴渣,

而她只分到包米糕的糖纸——连那点甜味都是舔了三次就没了的。

十二岁那年,饿着肚子给全家洗衣,

两个弟弟在晾晒的被单间疯跑玩闹,刚洗好的布"刺啦"裂开一道口子,阿妈的笤帚疙瘩却落在了她背上。

"赔钱货就知道糟蹋东西!"阿妈的骂声混着米香从堂屋飘来。

她踮脚望去,大哥二哥正抢着把锅里最后的饭粒刮进自己碗里,两个弟弟为谁多分到半块红薯吵吵嚷嚷。

而她的碗,永远摆在灶台最边上,里面是能照见人影的稀粥,还掺着剁碎的番薯叶。±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几个兄弟。

在娘家的那些年,她天不亮就得起床挑水,灶台前的汗水能打湿三层衣裳。

嫁人那天,她心里发誓:【再不做任人宰割的苦媳妇。】

如今的她早不是当年那个傻丫头——能躲的活计绝不往前凑,该偷懒时就躺着装头晕。

日头刚爬上树梢,一家五口踏上了出村的土路。

刘芳挎着那只寒酸的竹篮走在最前头,蓝布头巾下的步子迈得比平日小了三分。

林美和林惠像两只小尾巴似的缀在后面,没走二里地就开始哼哼唧唧。

"阿妈,脚疼……"林美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把鞋上的泥点子指给母亲看。

刘芳也不恼,慢条斯理地蹲下身,用头巾角一点点擦拭,那细致劲儿,活像是在雕花。

林惠见状也挨过来,小手指着远处的野花:"阿妈,那花好看……"

刘芳立刻会意,牵着两个女儿往田埂下走,非要给她们一人编一个花环。

林大海的烟杆在指间转了个圈,青白的烟丝簌簌往下掉。

他踱着方步跟在妻女后面,活像来踏青的闲散老爷,时不时喊一句:"慢点走,当心崴脚。"

林勇学着他爹的样子,腰上别着根细竹竿当烟枪,一摇三晃。

三个钟头的路程,硬是走出了五个钟头的架势。

路过小溪要玩水,看见小鸟要追着跑,连道旁的蚂蚁搬家都能让姐妹俩蹲着看半晌。

刘芳的嘴角始终噙着笑,时不时抬头看看日头——那太阳走得,比她闺女还要慢。

林大海索性往田埂上一坐,掏出块烤红薯慢条斯理地剥皮。

林勇有样学样,也摸出块糖弯啃起来。

父子俩的咀嚼声此起彼伏,配合着远处刘芳哄孩子的声音,倒像出好戏的锣鼓点。20$′+0·小ˉ×说£网=3 ?,^更×新±?t最?|¢全D

偶尔有村里人经过,林大海就扬扬手里的红薯皮:"孩子走不动,歇会儿!"

远处传来午饭的炊烟,刘芳眯眼估摸着时辰。

"走罢。"

等看见村口那棵歪脖子枣树时,日头己经悬在正头顶。

刘芳拍了拍衣襟上并不存在的灰,嘴角微微扬起。

这会儿灶房里的蒸笼该上气了,洗碗水也该烧热了,正是回来当客人的好时辰。

院门"吱呀"一声推开,三声童音脆生生炸响:"外公外婆新年好!"

林勇领着两个妹妹,腰板挺得笔首。

刘芳最小的弟弟蹲在檐下剥花生,三个孩子又齐刷刷补了句:"小舅新年好!"

刘母从灶房探出身,眼风扫过女儿一家。

她撩起衣角擦手,眼睛却黏在女儿挎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