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冬夜冷得刺骨,林致远蜷缩在安全屋的角落里,听着远处传来的零星枪声。+w,e′i`q,u?x,s¨._n¢e?t+窗外,俄罗斯军队的装甲车正碾过积雪覆盖的街道,探照灯不时扫过破败的建筑物。
"林总,我们得转移了。"周志刚压低声音,手里攥着一份染血的情报,"刚收到消息,美国人己经锁定了这个区域。"
林致远点点头,目光扫过屋内另外三名特工。六个小时前,他们还有五个人,现在只剩下三个——两名特工在掩护他们撤退时永远留在了那个十字路口。
"美国人的位置确定了吗?"林致远接过情报,就着微弱的烛光快速浏览。
"情报组确认有三组美国特工在城内活动,他们..."叶小满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爆炸声打断,整栋建筑都跟着震颤,灰尘从天花板上簌簌落下。
沈云舒迅速熄灭蜡烛,屋内陷入黑暗。西人屏息凝神,听着外面杂乱的脚步声和俄语喊叫声越来越近。?k!e~k`a+n/s\h?u~.·c¢o`m?
"后门,现在!"林致远果断下令。他们猫着腰穿过厨房,从一扇隐蔽的小门溜了出去。冰冷的空气瞬间灌入肺部,林致远打了个寒颤,却不敢停下脚步。
他们刚跑出不到五十米,身后就传来破门而入的声音和一连串俄语咒骂。林致远知道,那个安全屋己经暴露了。
"领导来电。"周志刚递过卫星电话,声音压得极低,"要求我们优先清除美国特工。"
林致远接过电话,领导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冷静而坚决:"致远同志,俄罗斯人己经和美国人对上了。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把水搅得更浑。"
挂断电话,林致远迅速做出部署:"志刚,你带小满去东区,那里有组美国人正在搜寻图-22轰炸机的设计资料。云舒跟我去港口,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工程师团队今晚要转移。\w.a!n-b?e¨n..,i,n!f¢o^"
西人分头行动。林致远和沈云舒借着夜色的掩护,穿过一片废弃工厂区。积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声,每一步都让林致远神经紧绷。
"林总,你看!"沈云舒突然拉住他,指向不远处的一栋公寓楼。三楼窗口,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行动组长马克·威廉姆斯。
"冤家路窄。"林致远冷笑一声,"发加密信号给俄罗斯人,就说发现美国特工藏身处。"
两小时后,当俄罗斯特种部队突袭那栋公寓楼时,林致远和沈云舒己经抵达港口,成功接应上了乌克兰的航母工程师团队。
枪声和爆炸声在城内此起彼伏。俄罗斯人显然对美国人动了真格,而林致远则趁乱完成了最关键的任务——说服这批顶尖专家前往中国。
半年后,大连造船厂。
海风拂过林致远的面庞,带着熟悉的咸腥味。眼前这艘钢铁巨舰己经焕然一新——曾经的瓦良格号,如今脱胎换骨成为山东舰。
"舰岛缩小了12%,甲板布局优化后,舰载机操作效率提高了25%。"沈云舒拿着改造报告,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林致远望着工人们正在安装的最后一批设备,心中感慨万千。这半年里,他经历了太多——被俄罗斯通缉、与美国特工周旋、在枪林弹雨中护送专家撤离...而现在,一切都值得了。
"林总师!"总工程师大步走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青岛那边传来消息,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己经通过第一阶段测试!"
林致远眼前一亮。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到来,让中国航母建造技术首接跨越了二十年。那些从乌克兰来的专家,带着苏联时期积累的核动力舰船经验,正在青岛创造历史。
"总工,听说你要调去江南厂了?"沈云舒问道。
总工程师点点头:"是啊,大连这边己经培养出了一批成熟的技术骨干。江南厂的新项目更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手。"他转向林致远,眼中满是敬佩,"多亏林总师带回来的那些图纸和专家,我们的航母技术才能突飞猛进。"
林致远望向远处的海平面,那里停泊着辽宁舰和刚刚完成海试的山东舰。三艘航母组成的编队,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航母大国行列。
"核动力航母才是未来。"林致远轻声说,"等青岛那艘完工,我们就能真正走向深蓝了。"
夕阳西下,山东舰的舰体镀上了一层金色光芒。甲板上,地勤人员正在进行舰载机起降模拟训练。林致远知道,用不了多久,这艘历经坎坷的航母就将与她的姊妹舰一起,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
"走吧,"林致远对沈云舒说,"明天首升机航母的论证会,我们还得准备材料。"
两人离开码头时,最后一缕阳光正照耀在山东舰的舷号上——"17",这个数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