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其他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2章 临汾市《翼城县》

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9. 南唐乡:总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 。南唐乡农业基础较好,以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为主 。近年来,南唐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草莓、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建设了一些采摘园,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采摘体验 。南唐乡还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

二、历史脉络

翼城县古称唐,是商王朝的重要诸侯国 。西周初年,唐发生动乱,被成王所灭,随后成王将其弟叔虞封于唐(地兼今翼城、曲沃、绛县为一),建都于县西唐城村,不久后迁至翔翱山下(今南梁故城村),因山形如鸟翼,故命名为翼(又名绛) 。到叔虞之子燮父时,将唐改称为晋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晋国都城从翼迁往新田(今侯马市) 。

春秋中晚期,晋国在旧绛都(即今翼城)设“绛县” 。秦代时,县名延续,属河东郡 。西汉时仍属河东郡 。东汉时易名为绛邑县,依旧属河东郡 。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分河东汾北十县为平阳郡,绛邑县归属平阳郡 。西晋、东晋时期,仍属平阳郡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在今翼城设置北绛郡,领小乡、北绛二县,又在今绛县设置南绛郡并南绛县,同时设置曲沃县与闻喜县隶正平郡,绛邑县自此一分为三 。北齐时废除南绛郡,与北绛郡北绛县合并 。北周时将北绛郡改为绛州 。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郡制,改为晋州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翼城县,属绛郡 。义宁元年(617年),合并翼城、绛县为翼城郡,并设置小乡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郡制废除,改为浍州,二年后改为北浍州,四年州制废除 。乾符元年(874年),李罕反叛唐朝,从河阳进攻翼城,并攻破县城,在绛、翼一带大肆杀掠 。天祜二年(905年),再次复名为浍州 。宋代时改为翼城县,隶属绛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 。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为翼州,辖垣曲、绛县、隆化县 。元代时又复名为翼城县,隶属绛州 。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隶平阳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失败后,起义军余部以哈哈教名义,驻扎在大河山兜垛寨,响应者众多 。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总兵姜镶率兵反清,派遣部将南下,攻打平阳府未克 。翼城哈哈教首领安定国率数千人驻扎在大河山,听闻姜镶之变,安定国率众,与曲沃农民首领郭中集联合围攻翼城十昼夜 。顺治八年(1651年),安定国联合上党陈部院,率众万余人攻打县城 。顺治十年(1653年),安定国重新率众起义,后遭镇压失败 。清代一直沿袭明制 。

中华民国时期,翼城县属河东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制废除,县直隶省政府管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日军侵占翼城后,城内建筑除县衙外,几乎全部焚毁,残存无几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为适应抗日需要,设立青城县 。曲高公路以南为翼城县,以北原翼城县二区大部分村和五区全部划归青城县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废除青城县,二、五区回归翼城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翼城解放,属太岳第二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设立翼城临时专署,辖翼城、浮山、安泽、霍县、沁水、绛县、垣曲七县 。

新中国成立后,起初仍属翼城临时专署,1950年改属临汾专署,1954年属山西省晋南专署 。1958年9月,将绛县大交、南樊2个公社并入翼城县,1961年5月又将上述2个公社划归绛县 。1970年4月,将翼城县西阎公社划归绛县 。1970年晋南地区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县属临汾地区至今 。1978年9月西阎公社又划归翼城县,经过交接,从1980年6月1日起由翼城行使领导权 。

三、历史人物

1. 唐尧:翼城作为唐尧故地,唐尧在此率部族聚居生息 。他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 。唐尧品德高尚,智慧超群,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 。.d~1\k!a*n¨s-h-u¢.¨c′o?m/他还设立诽谤木,让百姓可以对国家政事提出意见,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唐尧的功绩和品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远古圣王 。

2. 叔虞:周成王将其弟叔虞封于唐,史称“剪桐封弟” 。叔虞受封后,在唐地推行周礼,发展农业生产,使唐地逐渐繁荣起来 。他的后代燮父改唐为晋,开启了晋国长达数百年的辉煌历史 。叔虞被视为晋国的始祖,他的封唐之举,对山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这章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