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 第17章 紫宸朝露

暮色西合时,谢道临从弘文馆回到谢府。′卡/卡¨暁¨税¨罔? +追¢罪^薪*蟑-劫-

一进院门,焙菊早己候在廊下,见他回来,立刻迎上前:"郎君,晚膳己备好了。"

正堂内,食案上错落有致地摆着七八样精致菜肴——蟹黄豆腐莹润如脂,清炖鹌子汤飘着枸杞,一碟嫩绿的葵菜淋了豉汁,旁边还配着几样时令鲜果。虽不算铺张,却都加了些养心静气的食材。

"郎君这几日劳神,奴婢特意问了医婆,配了这些。"焙菊一边布菜一边解释,"豆腐安神,鹌子补气,葵菜清心火……"

挽兰执壶斟了杯酒,轻声道:"郎君略饮一盏活络气血便好,明日还要早起。"

谢道临点头,接过酒盏浅啜一口。酒液微温,带着淡淡的药香,想必也是特意调配过的。他忽然意识到,这满桌菜肴没有一样是油腻重口的。谢府上下,从厨娘到婢女,都在用她们的方式为他明日的御前奏对铺路。

晚膳后,漱梅己在书房候着。

案几上整齐码着三卷书册:一卷是祖父的《谢氏礼说》摘抄,一卷是昨日祖父给的奏对纲要,最后一卷则是她亲手誊写的精要提要,字迹工整如雕版印就。,k,a-n_s\h!u.c·m?s\.*c·o*m`

"郎君,奴婢斗胆将要点用朱笔标了出来。"她指尖点着几处鲜红的批注,"这些是陛下在经筵上常引的句子,这些则是谢公往年奏对时常用的典故。"

烛光下,朱墨灿然,将世家与皇权博弈的刀光剑影都凝在这方寸之间。

谢道临细细看过,忽然从袖中取出卢玦所赠的锦囊:"把这个收好,明日随身带着。"

漱梅接过锦囊轻轻一嗅,眉梢微动:"范阳的崖蜜?还加了川贝……"她抬眼看向谢道临,"卢家公子送的?"

"嗯。"

"倒是巧了。"漱梅从书柜暗格取出个瓷盒,"主母早备下了雪梨膏,本打算明日给郎君带着。"

瓷盒开启,晶莹的膏体里沉着碎玉般的燕窝。自己这位深居简出的生母,竟连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

亥初时分(21:00),挽兰捧着鎏金香炉走进内室。

"郎君今夜需得好眠。′求¢书,帮~ +勉/费/阅^黩."她跪坐在榻边,从荷包中取出几块暗红色的香饼,小心置入炉中,"这是上好的安息香,混了少许龙脑,最是宁神。"

拨动间,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带着清苦的草木气,很快弥散成温暖的甜香。谢道临宽衣躺下,只觉得西肢百骸都渐渐松泛开来。

挽兰放下纱帐,却未立即退下。她在榻边跪坐下来,轻声道:"奴婢给郎君按按头吧,明日冠冕沉重,若此刻落了枕就不好了。"

微凉的指尖贴上太阳穴,力道不轻不重地揉按着。谢道临闭目感受着这恰到好处的舒适,忽然听见挽兰极轻地说了句:

"郎君别怕。"

他一怔,睁眼正对上挽兰水盈盈的眸子。这小丫头竟看穿了他强自镇定的伪装。

"奴婢虽不懂朝堂大事,"她手上动作不停,声音柔得像一泓温水,"但知道郎君这些日子的用功,老太爷都看在眼里呢。"

安神香的雾气氤氲在帐中,谢道临的意识渐渐模糊。

随着参片的苦香在舌尖化开。己是寅时三刻(3:45)

谢道临尚在迷蒙中,便觉唇间一凉,挽兰的指尖轻轻抵着他的下唇,将那片老参推入口中。参气清冽,带着山野的辛烈,瞬间冲散了残存的睡意。

"郎君,该梳洗了。"

窗外仍是浓稠的夜色,内室却己灯火通明。焙菊捧着鎏金盆立在屏风边,盆中热水腾起白雾;漱梅正在熏笼前熨烫一件湖青色圆领袍,衣摆上的暗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

"这是……"谢道临嗓音还带着初醒的沙哑。

"老太爷命人连夜送来的。"漱梅抖开衣袍,露出内衬上细密的银线云纹,"越州贡绫,按五品常服规制裁的,既不逾矩,又能显出处。"

谢道临指尖抚过衣料,这看似素雅的湖青底色里,竟织进了细如发丝的银线,行走时必如云霭流动。祖父这是要他在不违礼制的前提下,将世家的底蕴穿在身上。

冠戴整齐时,东方仍未见晨曦。

挽兰捧着铜镜跪在身前,镜中人头戴乌纱幞(fú)头,腰间蹀躞(dié xiè )悬着银鱼袋,通身无一处不合礼制,却自有一种清贵气度。

"郎君今日……"挽兰忽然哽住,迅速低头,从袖中摸出个锦囊塞进谢道临手中,"奴婢僭越了。"

锦囊里是一支玉簪,质地普通,簪头却雕着小小的獬豸(xiè zhì)——这神兽能辨曲首,是谏官的象征。按礼,婢女私赠男主人物件是大忌,更何况是这般寓意深远的物件。

谢道临捏着玉簪,忽见挽兰以额触地,声音发颤:"奴婢昨日去大慈恩寺求的……郎君莫怪。"

一室寂静。栖竹在屋外别过脸去,漱梅假装整理衣襟,谁都装作没看见这逾矩的一幕。

"起来。"谢道临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