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历史 >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 第115章 隐秘的期盼

地上那截断裂的玉簪,如同一个无声的见证,凝固了卢静姝那罕见的脆弱瞬间。^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

疑虑并未就此消散。谢道临深知,焙菊的医术终究粗浅,要确认这关乎谢家嫡系血脉的头等大事,必须由更权威的人来诊断。他立刻命人传唤府医,以及专为世家高门服务的资深稳婆。

很快,两人便恭谨地来到正院。他们深知自己即将做出的判断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医术的论断,更关乎谢府未来的继承权。

他们的诊断结果会严格记录,以便日后追责,绝非焙菊那样的婢女可比。因此,他们的态度异常谨慎,甚至带着如履薄冰的敬畏。

诊脉在静室进行,卢静姝端坐,伸出皓腕。府医凝神,屏息,搭脉,闭目细察良久。稳婆则在一旁仔细观察卢静姝的面色、眼神、气息,并低声询问了近期的饮食、睡眠及身体细微变化。

诊视完毕,两人退至外间商议片刻,才由老府医上前回话。他对着谢道临与卢静姝深施一礼,措辞极其严谨:

“禀郎君、娘子,依老朽与王婆所诊,娘子脉象确显滑利之态,流利如珠,应指圆滑,此乃气血充盈、冲任调和之象,多见于……有喜之兆。*k^e/n′y¨u`e*d\u/.′c`o!m?” 他特意强调了“多见”二字,并未说死。

稳婆王婆紧接着补充,语气同样带着保留:“娘子体态端和,气息尚稳,并无恶阻(严重孕吐)之凶险。然则,胎气初凝,根基未固,脉象虽显吉兆,但时日尚浅,未足三月,按古训,确乎……不敢遽断。”

他们的诊断结论清晰而保守:大概率是有孕了,但时间尚早,无法百分百确认。

“为保万全,老朽斗胆为娘子开几剂温和安神、调和气血的药散。”老府医继续道,“药方性平,若真有喜,可助安胎;若无,亦无大碍,且可稍解娘子心绪之虑。待再过半月余,脉象当更为清晰明朗,届时再行诊视,必可确知分晓。”

这己是他们能做到的最稳妥的回应。开了温和的安胎药,既是对可能存在的胎儿负责,也是一种变相的验证——若真有孕,服此药只会更安泰;若是误诊,也无害处。?x·g+g¢d+x~s\.?c~o,m′

“有劳二位。就依此办理。”

尽管没有得到斩钉截铁的确认,但“有喜之兆”、“多见”这样的字眼,让一丝隐秘的的欣喜,悄然在卢静姝心底最深处蔓延。

虽然她面上依旧维持着沉静,吩咐云罗按方煎药,但那双清冷的眼眸深处,却仿佛点亮了一星柔和的光亮,连带着整个人都少了几分往日的疏离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润。

这份隐秘的期盼,在数日后谢府举行的“庙见”仪式上,更是化作了无声的底气与期待。

庙见,乃新妇婚后三月,携夫婿至夫家宗庙,正式拜见夫家先祖、告知婚姻并祈求子嗣的重要礼仪。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婚礼本身。

是日,谢氏宗祠香烟缭绕,庄严肃穆。谢尚书与崔夫人身着盛装,率阖族尊长肃立。谢道临与卢静姝并肩立于祠堂中央。

卢静姝今日穿着特制的、象征多子多福的深青色命妇礼服,发髻高绾,仪态端庄到了极致。她手持香束,在赞礼官的指引下,与谢道临一同向谢氏列祖列宗的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

“新妇卢氏静姝,谨告于谢氏列祖列宗神位之前:承乾坤之德,奉蘋藻之诚,得配谢门。今偕夫婿道临,虔敬礼拜,伏惟先祖鉴临,佑我夫妇琴瑟和鸣,螽(zhōng)斯衍庆,瓜瓞绵长!”

她的声音清越而平稳,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祠堂中。当她念到“螽斯衍庆,瓜瓞绵长”(寓意子孙众多,家族昌盛)时,语调中那份发自内心的虔诚与期盼,比以往任何一次仪式都更为真切、更为深沉。

她微微垂首,双手奉香高举过顶的姿态,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份发自内心的变化,敏锐如谢尚书、崔夫人这般阅历深厚的长者,岂能察觉不到?

仪式结束后,谢尚书虽未多言,但那捋着胡须的动作明显轻快了许多。崔夫人更是首接上前,亲昵地握住了卢静姝的手,轻轻拍了拍,眼中满是慈爱与鼓励的笑意,低声叮嘱了几句保养身体的话。

这份弥漫在宗祠内、不言而喻的家族期待,如同暖流,包裹着卢静姝,也让她心中的那份隐秘欣喜,变得更加笃定了几分。

转眼到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谢府依照惯例设下家宴。虽不及庙见庄重,但因着那份尚未公开却己心照不宣的喜讯,宴会的气氛格外温馨喜庆。厅堂中悬挂着驱邪避疫的艾草菖蒲,弥漫着粽叶与雄黄酒的清香。

宴席之上,谢尚书破例多饮了两杯雄黄酒,素来严肃的脸上笑意融融,话也比平日多了些,言语间透露出对家族人丁兴旺的期盼。

崔夫人更是喜形于色,不停地让侍女给卢静姝布菜,尤其多夹那些寓意吉祥、滋补温和的菜肴,如莲子百合羹、清蒸鲈鱼,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亲自将一枚用五彩丝线缠绕、内盛朱砂雄黄的驱邪香囊系在了卢静姝的衣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