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塑料棚顶的庇护下,山洞洞口不再直接遭受酸雨的侵袭,密集的鼓点声在棚顶上回响,却无法再渗透到内部。!萝`拉?暁+说^ _蕪`错/内.容_试验田在多重防护下欣欣向荣,林羽的生存体系日趋完善。然而,他目光所及之处,那裸露在外的山洞入口岩壁,却时刻提醒着他新的威胁。长期的酸雨冲刷,已经让岩壁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腐蚀痕迹,一些原本坚硬的石块也开始变得松软,甚至有碎裂的趋势。他知道,这道天然的屏障正在被一点点消磨,长此以往,山洞的整体稳定性都将受到威胁。
林羽意识到,他不能仅仅依靠塑料棚顶来抵御酸雨,他需要为山洞的入口披上一层坚固的“岩甲”,使其能够直接对抗酸雨的腐蚀,确保山洞本身的结构安全。
他开始在山洞周围搜寻合适的岩石。他回想起末世前关于岩石特性的知识,不同类型的岩石对酸雨的抵抗力各不相同。他首先找到了两种常见的岩石:一种是呈灰白色、颗粒较粗的花岗岩,另一种是呈浅黄色、质地相对柔软的石灰岩。\6¢妖.墈,书,罔\ ,更,新?醉,全.他决定将这两种岩石作为试验对象,测试它们在酸雨下的抗蚀性。
林羽将两种岩石分别放置在山洞入口处,那些直接暴露在酸雨下的位置。他用简易的方法,在岩石表面刻下标记,然后等待酸雨的降临。他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岩石表面的变化,用手指触摸,感受它们的硬度和质地。
第一次酸雨过后,林羽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花岗岩虽然看起来坚硬,但在酸雨的冲刷下,其表面开始出现明显的风化剥落,一些矿物颗粒甚至直接崩解,露出了内部粗糙的结构。而石灰岩虽然质地柔软,但其抗酸性相对较好,勉强支撑住了酸雨的侵蚀,只是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这表明,这两种常见的岩石,都无法长期有效地抵御酸雨的腐蚀。花岗岩的崩解速度让他感到心惊,而石灰岩的勉强支撑也预示着其寿命的有限。
他立刻在“败者之碑”上添上了新的记录:“在山洞入口处堆砌耐腐蚀岩石——用酸雨测试抗蚀性(花岗岩崩解,石灰岩勉强支撑)。~优′品¨晓?税_惘` \已^发\布¨嶵?欣~漳\截`”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天然岩石的抗性是不够的,他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强岩石的防护能力。
林羽陷入了沉思。既然岩石本身无法完全抵御酸雨,那么他需要在岩石表面增加一层防护。他想到了泥浆。泥浆具有良好的粘性,能够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泥浆,将其涂抹在岩石表面,或许就能有效阻挡酸雨的侵蚀。
他开始尝试制作防腐泥浆。他选择了山洞附近一种质地细腻的黏土,将其与水混合,制成浓稠的泥浆。为了增强泥浆的防腐性能,他想到了之前制作堆肥时产生的草木灰。草木灰富含碱性物质,或许能够中和酸雨的酸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他将草木灰混入黏土泥浆中,搅拌均匀,制成了一种灰色的、带有细微颗粒的“防腐泥浆”。
林羽将这些泥浆均匀地涂抹在山洞入口处那些已经被酸雨腐蚀的岩石表面,以及一些新堆砌的岩石上。泥浆在岩石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涂层,将岩石与外界的酸雨隔绝开来。
这一次,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当酸雨再次降临,雨水打在涂有泥浆的岩石表面时,泥浆并没有被立刻冲刷掉,而是稳固地附着在岩石上,将酸雨完全隔绝开来。林羽每天都会检查这些涂抹了泥浆的岩石,发现它们表面没有任何新的腐蚀迹象。他甚至用手指去触摸,发现泥浆层依然坚固,没有出现开裂或剥落。经过他的测试,这种涂抹泥浆的岩石,其防腐寿命能够提升至大约10天。这意味着,他每隔10天就需要重新涂抹一次泥浆,以确保防护的持续有效性。
林羽欣喜地看着山洞入口处那些披上了“泥浆战甲”的岩石,它们在酸雨中显得格外坚韧。他知道,这道“岩甲”将为他的山洞提供更长久的结构保护。他将这种“岩石表面涂抹泥浆(黏土+草木灰)防腐,寿命提升至10天”的改进方案,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甚至在旁边绘制了岩石涂抹泥浆的示意图,以及泥浆的成分比例,让这份经验更加清晰明了。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生存威胁,并最终找到应对之策的最好见证。
这次成功的岩石防护经验,让林羽对末世中材料的改性利用和复合防护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意识到,即使是简单的天然材料,只要经过巧妙的组合和处理,也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防护效果。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每10天重新涂抹一次泥浆,虽然比塑料棚顶的频率低,但仍然是一个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他需要寻找一种更持久、更具可持续性的岩石防腐方案。他开始思考,是否有其他天然矿物质或植物提取物,能够与泥浆结合,形成更坚固、更耐腐蚀的涂层?或者,能否找到一种能够分泌特殊物质,从而自我修复的变异微生物,将其引入岩石表面,形成天然的防护层?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