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孔子去卫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萝,拉!晓,税! ¨毋`错*内\容¢孔子对曰 :“俎豆之事,则 尝闻之矣。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十 五) 史记孔子世家: 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 孔子行。 孔子以鲁定公十三年春去鲁适卫,居十月,去卫, 过匡过蒲,仍返卫,应在定公之十四年。遂主颜仇由 家。仇由虽不列为七十子之徒,然亦颇问学受业。孔 子或由仇由之介而获见于卫灵公,其事应在鲁定公之 十五年。 左传 :“定公十三年春,卫与齐伐晋,”卫 灵公与齐景公同次于垂葭。其时孔子方适卫,两人尚 未相见。定公十四年春,与齐侯卫侯会于脾上梁之间, 谋救范中行氏。秋,卫侯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太 子蒯聩欲杀南子,谋泄奔宋。孔子乃在是后始见卫灵 公而仕其朝。南子亟欲见孔子,子路、王孙贾皆不为 然,亦因孔子见南子适在会洮之后,适在蒯聩出奔之 后,而其时孔子于卫灵公亦尚属初见,故人疑孔子欲 藉南子进身。本以上情节推之,则孔子见卫灵公而仕
卫,应在鲁定公十五年为适当,最早亦不出定公十四 年之冬。-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其时距孔子自匡蒲返卫亦不出一年前后也。 翌年,鲁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鄣,围五 鹿。秋八月,齐侯卫侯会于干侯,救范氏。盖是时晋 定公失政,赵氏为范氏中行氏之间连年结衅,兵争不 已。齐景公意欲与晋争霸,卫灵公自鲁定公七年即会 齐叛晋,时灵公年未达五十,精力尚旺,连年仆仆在 外,至是乃欲伐晋救范氏。国内则宠后弄权,太子出 奔。而灵公乃以是时问兵陈之事于孔子。孔子乃曰: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是欲灵公息其向外扬武之念, 反就家庭邦国讲求礼乐。灵公徒慕孔子名,仅是礼遇 有加,及是始正式以政事问。乃一语不合,礼貌骤灭。 孔子见几而作,其事应在鲁哀公元年之后。则孔子仕 卫,最多不到两年。其前后在卫,亦不出四年之久。 孟子曰 :“未尝终三年淹”,则疑乃指其仕卫时期言。 疑辨十四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在卫灵公时,曾四次去卫, 两次适陈,两次未出境而反。又谓孔子于适卫后又曾 反鲁。一若孔子在此四年期间,行踪飘忽,往返不定, 而实皆无证可信。兹俱不取。盖当误于孟子未尝终三 年淹之说,今不一一详辨。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丸?本+榊/戦! +更_欣/蕞-全,康子曰 :“夫如是,奚而 不丧 ?” 孔子曰 :“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 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十四) 孔子事后尚评卫灵公无道。孟子亦曰 :“于卫灵 公,际可之仕 。”则孔子在卫,盖始终不抱得君行道 之想。 子曰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 矢。君子哉遽伯玉!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十五) 史鱼、遽伯玉两人,屡见于晚周诸子之称引,盖 卫之贤人也。此两人皆当长孔子三十以上。然孔子至 卫,两人当尚在,故孔子特称引及之。惟此两人当不 为灵公所信用, 故前引一章, 孔子只举仲叔圉、祸 (鱼它)、王孙贾而不及此两人。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 曾主遽伯玉家,不知信否。吕氏春秋召类篇谓赵简子 将袭卫,使史默往观,曰 :“遽伯玉为相,史鳅佐焉。 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 。”简子按兵不动,此则 断不足信。 子曰 :“鲁卫之政,兄弟也。”(十三)
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六) 孔子曾至齐卫两国。其至齐,即是景公召见,又 以政事相问。不似在卫,越两年,而始见其君。又历 一年,而问以兵陈之事。齐景公之待孔子,似尚优于 卫灵公。但孔子在齐一年即返鲁,在卫淹迟达四载。 孔子以前,晋韩宣子至鲁,曰 :“周礼尽在鲁矣。” 吴季札至卫,曰 :“卫多君子。”齐俗急功近利,喜 夸祚,多霸政余习,与鲁卫风俗不同,人物亦殊,故 孔子之在齐卫,其心情当亦不同,此或亦孔子在卫久 滞一理由。
六、孔子过宋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去卫过曹,去曹适宋。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七) 孟子: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 而过宋。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去曹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欲 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 :“可以速矣。”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 史记宋世家: 景公十五年,孔子过宋,宋司马桓恶之,欲杀孔 子,孔子微服去。
会合语孟史记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