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表示了敬意。
来到后院,周泽普吃惊地发现,后院正停放着一辆四轮马车,马车上有一个木制小船,那船正是明轮船的缩小版。
一位少年正在安装着什么。
“见过大人。”少年对周泽普躬身一礼。
胡士昌道:“这是犬子化龙,酷爱机械制作。你大人编写的书籍,都通读了,最近还央求我带着他,去向你请教。”
“只要我有时间,随时欢迎你们去。”周泽普心道:又是一个科技后起之秀,技术宅男。来到小船前,看了看笨重的桨叶,“化龙,你这明轮船造的虽好,确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这桨叶。”
胡化龙道:“大人,我也想着改进,可是父亲不许。”
周泽普看看胡士昌,“老胡,怎么回事?”
胡士昌笑道:“他要用钢制桨叶,甚至全船包上铁皮,我自是不许。”
周泽普道:“这有何不可,我现在就准了。不过只是在家中制作,有些小家子气了。我看可以单划出一块地,建一个船坞和造船厂。化龙可以直接到船厂,一边学习,一边造船。”
胡士昌笑道:“大人,难怪老秀才夸你有王者之气,每一次都是大手笔。“周泽普道:“趁今天风和日丽,河面还没有结冰,何不将这明轮船试航一试?有些问题,或者我可以点播一下。”
马车载着小明轮船来到柳水河边,众人七手八脚将船放入水中。
胡化龙和一名热心的老船工上了船,脚踏木轮,桨轮转动,桨轮上叶片泼水,小船开始前进。
划出二三里,小船回航,小船靠近码头。
老船工有些热了,敞开棉衣。
周泽普道:“老人家,累了吧,歇一歇。”
老船工道:“大人,没事的,我老汉出力惯了。”
周泽普道:“这明轮船怎么样?老人家请直说,以便我们再改进。”
老船工道:“大人,这明轮船古已有之,《宋会要》上称为车船,当今称为车轮舸。不过这船与沙船相比,优劣参半。”
周泽普见老头谈吐不俗,说道:“老人家请讲。”
老船工道:“宋时,金朝大将完颜亮率领金军席卷淮南,饮马大江,准备南渡,却遭迅驶如飞的宋军车船堵载,以失败告终。但我朝却很少见车船,何也?一则因为这明轮船不能在浅水航行,二是不能入海。”
周泽普点点头,确实如此。
老船工一指船轴上的水草:“虽说比划桨省力,但河中水草颇多,一旦缠绕绞住叶片,便不能动了。此外靠岸时候,叶片差一点就碰上石头被折断。”说着,忙着去清理水草。
胡士昌道:“不若在桨轮上安装罩子,可避免碰撞,只是这水草麻烦些。“周泽普沉思了一下:“如果将桨轮装在船尾,以蒸汽机代替人力推进,可好?”
胡士昌道:“大人所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周泽普看了一下正忙忙碌碌的老船工,道:“老人家,快歇了手,我有话要问你。”
老船工将水草抛在堤岸上,“大人有何吩咐。”
周泽普道:“我想请老人家来我船厂。”
老船工道:“大人,福建一带造船的人家很多,大人如果用船不多,还不如买来合适。”
周泽普道:“老人家,可认识造船的行家吗?”
老船工笑道:“大人,这造船的门道多了,你是要造海船行家还是千料以下江船的行家?”
周泽普看看胡士昌,“老胡,你看呢?”
胡士昌道:“不如,先造几艘千料以下的江船,在长江和运河中为我们运些粮食杂货。”
老船工道:“如果这样,我时三长便应了大人的差事。”
见周泽普还是不明所以,时三长道:“我曾经是郑芝龙的造船师,因年老体弱,回到老家,后见大人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就跟着儿子来到这里,在码头上混碗饭吃。如今大人求贤若渴,我时三长岂敢再藏私?”
周泽普大喜,“天助我也,那我们就直接造蒸汽机轮船。”
回头对侍立一旁的胡化龙道:“化龙,记住今天的日子,蒸汽机轮船横行江河的时代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