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都市 > 欠费侦探 > 第十九章 线索都在视频里

一整个周日上午,顾谦非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刷着那个短视频,仔细关注着视频里的每一个细节。

除了朱队提供的现场照片中不曾移动的杯托之外,他很快又在视频中发现一个疑点,那就是在死者电话响起的同时,画面的曝光度突然增加了一点,就像有人在这一瞬间打开了一盏不是很亮的灯一样。

但是当顾谦非认真地观察短视频画面时,却又没有看到开灯之后应该随之出现的各种影子。

这段短视频录制的时间是在周六的下午时段,室内的光照非常好,根本不需要采取其他光源。从画面中可以看得出,死者在短视频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一直是右脸稍微亮一些,但左脸也没有明显的阴影。

也就是说,阳光应该是从房间的右手边斜斜地照射进来,通过四壁的漫反射,均匀地照亮了整间卧室,把死者那张本就相当好看的脸映衬得更加的俏丽。

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疑点的原则,他再次对自杀短视频的前后画面逐帧进行了比对,很快就确定这种曝光度增加的情况仅仅出现在电话铃声响起的那两秒。在此之后就是视频的断层,而死者恢复录制的时候,这种过度曝光的现象也已经不复存在。

会导致画面曝光度变化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

也许是瞬间外界光照变强,比如附近有什么强反光物出现。最常见的状况就是对面楼的某一扇窗户正好打开到某一个角度,把阳光反射进了死者的卧室。

还有可能是系统不稳定,在来电的瞬间会因为电流强度变化而出现异常,从而在那一瞬间将摄像头的光圈加大,造成通光量增加。

总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就算是江头二手机市场的那些高手们也未必能说得清。

顾谦非暂时放下这个疑点,转而去思考杯托的问题。

之前他看照片时,就已经觉得在房间被死者临死前的挣扎弄得一片凌乱之时,唯独杯托一动不动,显得非常突兀。

此刻仔细想想,一个更大的疑点随之浮现——杯子都被打碎了,为什么杯托却能一动不动?

应该是粘在了桌子上吧?

可是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是一般人面对这个问题,会觉得人已经死了,没地方问去。但是顾谦非身为侦探,研究的恰恰就是死人的问题。

虽然死者已经不在人世,但她肯定还有不少个人资讯留在这个世上。而这些东西只要稍作分析,还是可以得出不少有用的线索。

在“昆仑”发过来的这条短视频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短视频平台和死者的平台账号。顾谦非顺着这些现成的线索,下载了该短视频平台的APP,并顺利找到了死者的视频发布区。

虽然平台已经对这条造成不良影响的自杀短视频采取了下架处理,但是死者之前拍的那些正常短视频依然可以正常观看,并且随着自杀事件的持续发酵,点击量骤增。由此可以看得出,死者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条自杀短视频,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吸引眼球。

只是她没想到,自己的“自杀”表演,居然被有心人利用,以致于她真的被自杀了。

由此顾谦非想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死者选择的这种出名方式,恐怕不是自己想到的办法,而是凶手出的主意。所以凶手才能如此完美地加以利用,成功地给自己营造出不在场证明。

暂时放下这些缺乏实际证据的猜测,顾谦非开始以倒序粗略地浏览死者生前发布的那些视频。

死者发布的短视频有不少,平均一两天就会发一条,不说前面的,单单是最近的三个月里就有超过五十几条的更新。这些短视频,有的是别人帮忙拍摄的现场走秀,有的则是拍摄平面广告时的花絮,更多的是跟风网上流行的视频段子在卖萌。

也就是说,死者除了颜值和走秀的能力,基本上没有其他才艺。而颜值这东西,说实话并不是持久之道。且不说年老色衰这种太过久远的事情,单说这个短视频平台,无数高颜值美女扎堆发布各种视频,让观众们眼花缭乱,很容易就会审美疲劳。

相比之下,同样在这个短视频平台上,大部分高人气的发布者依靠的都是才艺秀,要么唱歌,要么跳舞,要么是其他稀奇古怪的才艺,要么编首发段子让别人模仿。

而像死者这样的模仿者终究难成大器。这也是为什么她为了让自己火起来,不惜采用假自杀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也说明了时下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年轻人梦想一夜成名,却没有反思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随着网络媒体的全面兴盛,现在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有更多的舞台表现自己。

但是不要忘了那句话,“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什么是有准备的人?自然是那些有才艺有特长的人,他们更加容易在这个时代当中脱颖而出。而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没什么过硬才艺的半吊子,凭着模仿别人的套路都能抓住机遇一飞冲天。

这也算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公平竞争。

顾谦非发出了短暂感慨之后,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