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现代言情 > 穿成殉葬太妃,我靠陪葬品登基称帝 > 第30章 远忧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且说白居易从长安往杭州赴任,途径岳阳楼,见洞庭水患,百姓流离失所,只愿大禹在世,疏浚江湖。然而大禹世间少有,多的是国贼禄鬼。

“这雨下了也有十天半个月,想必黄河又要发水患了。”商徵羽幽幽一叹,端的是一副为国为民的名仕样儿。

钟灵是做梦也没想到,商徵羽会有这样一句神来之笔,倒是把她先前肚子里满腹生意经都给生生憋了回去。

“黄河水患?”钟灵反问了一句,“这雨确实下了许久,只是黄河如此之大,这点子雨水便容不下了吗?”

商徵羽这才解释道,“咱们这里下了十几日,河南道那边却已经下了有一个多月了,且雨势迅疾,阴风怒号,连月不开。如今河道里水涨船高,虽然航运便利了,但是再下几天,恐怕就要冲垮河堤,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了。”

黄河,水患,流民。

这对于经历过末世诸多自然灾害的钟灵来说早已见怪不怪,但是想到灾时灾后的惨状,仍旧心有余悸。人类看似强大,能劈山填海,但面对大自然那只翻云覆雨手时仍旧渺小,比一根芦苇还要脆弱。

商徵羽的生意遍布全国,消息极为灵通,又是土著,了解的比钟灵多得多,他的话想必不会有错。

见他表情严肃,想必那雨一时半会儿必定无法结束。虽然黄河距离余杭有千里之遥,但若是灾情严重,未必不会有流民来到余杭一带。毕竟自己的家园毁了,留下来被官员盘剥,还不如远走他乡,或许能在江南这种膏腴之地找到一条活路。

古往今来,王朝兴则大兴土木,王朝衰则征战连年,无论动荡还是太平,底层的百姓总是最苦的。

“上一次下这般大的雨还是十几年前,当时国朝动荡,天灾人祸相叠,致使流民无数,甚至还有冲击地方官府,抢劫当地士绅的。”商徵羽回忆着,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娓娓道来。

“那些地方……难道不是都有兵马衙役,或者家丁仆人吗?高门大院的,竟然也被攻了进去?”钟灵对此倒有些不解了。平时那些人为害乡里,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怎么最后竟然会被一群饥肠辘辘的流民所扰?

“哀鸿遍地,饿殍千里。人在生死面前便无所畏惧了,那些家丁仆人不过是依附其权势财富生活,那种一心为主的忠仆能有几个?那些红了眼的人都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的,故而纷纷畏惧,有的甚至不战而逃,也有趁着人多眼杂加入其中,反成了贼寇,和那些人一同在主家烧杀抢掠的。”河南道乃天下粮仓之一,商家当年也有不少资产和旁支子孙聚居于此,在那场暴乱中死伤无数,损失无计,其中最金贵,与他最亲密的,便是商家老太太的幺女,商徵羽的亲姑姑,嫁与被削了爵的定远侯家长子明诚的商流云。

当年商流云不堪贼寇凌辱自尽而亡,后来竟是连尸首都未寻回,仅是用衣冠冢下葬。其夫明诚同样死在抗击流民的任上,后来又受圣上褒奖,追封明诚为定远侯,念其无子,许其弟明慎承袭爵位,明家至此起复。

后来先帝又为明诚立碑,为商流云兴建贞节牌坊,但是人死不能复生,一双伉俪终究共赴黄泉,悲戚无数。

人走万事空,有再高的爵位功名又有何用?从那以后,商家人心灰意冷,便远了那地方,就算是嫁女儿也宁要避开此地。

“原来是这样……”钟灵听闻当年之乱,忍不住心有戚戚,后宅的女人或许在妻妾相争,相夫教子时能有天大的本事,但是在面对一力降十会的暴徒时,往往就是任人屠戮的羔羊。她想到了那些在乱世之中没有异能的漂亮女人,如小儿抱重金闹市,她们的美丽反而成了不幸的开端。

“那依商公子之言,虽然相隔千里,但流民也不是没有来余杭的可能,到时候夜间必然要严守门户,而且流民也需得妥善安置,不能让他们四处游荡,为祸一方。”钟灵略一思索,复又问道,“也不知咱们这边儿的商户,能不能搭棚子开设粥场之类的?能有一口饭吃,多救一个人,或许就能少一个被奸人蛊惑,沦为暴徒。”

在钟灵看来,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纯粹的好人和纯粹的坏人都非常罕见,大家都是灰色的,如果丧失了法度和秩序,那股作恶的风气就会占据上风,人类就会进入到社会达尔文主义之中,开启弱肉强食,互相吞噬的丛林法则大逃杀模式;但若是法度和秩序尚存,即人类尚有一丝回到宁静生活的希望,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当贼寇,做那些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不法之事的。

想要最大程度的避免流民沦为暴民,不仅要有雷霆手段惩治作奸犯科的人,更要行菩萨心肠,让那些流民不至于完全绝望,生出陈胜吴广,亦或是逼上梁山之心。

钟灵的意思,商徵羽听懂了,也正因为他听懂了,反而对她又生出几分佩服之心。

在他眼里,女子天性柔软,却比不得男子刚毅勇武,听闻了流民卖儿卖女的不幸遭遇,舍几滴眼泪,给他们一两银子二尺布,这便已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