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君 > 现代言情 > 乱未平 > 第1章 辗转异乡偏有亲 飘零今世本无泪

雍仁十三年,熙国立国已百余年。

一百多年前,熙族诸部于崇音山下会盟,拥立荀氏族长为天下共主,尊为天子。熙国四境之内,应氏为东胤之主,钟氏迁往北澈以防穆珂从北部突袭,梁氏镇守南夏防范南部丛林中诸蛮,其余小邦各随其宗主。另有天子于无主荒地上新封的几个新晋贵族。

曾经显赫一时的金氏却没落了。领土只剩崇音山脚下的几亩田地,甚至比一户豪商巨贾的私人田宅还小些。

天子坐镇中央,诸侯各领其地,分裂动荡了几百年的熙族终于归于一统。

熙国的都城就在崇音山。皇家宫禁、公侯之府、官署衙门分布于几座山峰之上,普通百姓则散居于山谷间。

巍巍高山直插碧霄,气势磅礴而神秘;守韵河发源于崇音山巅,在几座峰间缠缠绵绵,而后向东流淌开去,哺育中原大地。

雍仁十三年的初春,寒风料峭。崇音山下的百姓迎着冷风,陆续开始准备春日的耕种。按照习俗,春种开始之前总要祭祀祖先,做一番善事。而自从立国之初,百姓间不知何时起流传开了朝山上的皇宫磕头的风俗。据说,崇音山乃为神山,守韵河更是圣水。

时近傍晚,宫门前祈福的人群渐渐散去,夜色悄然降临。一个年事已过花甲的老人逆着人流,一步一步蹒跚地朝宫门走来。她身边没有仆役侍候,只有一个瘦小的小姑娘在旁搀扶着。祖孙俩都穿着单薄的冬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俩白天没能挤到近前,只好等到人群散开时,才来到高大的宫门前,跪在冰冷的地上,无比虔诚地磕了头。只听老人口中喃喃道:“皇上圣明……我求您老人家开恩赦了我女婿的罪吧,不然我那苦命的闺女就没指望啦……我那个混账女婿确是有罪,可我闺女她是清白的啊……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她面色凄楚,皱纹纵横的脸上虔诚无比,好像这样恳求皇上便真能解救得了她女儿女婿一般。磕完了头,老人有些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又由那小姑娘扶着离开。

祖孙俩住在城中最崎岖的一条山沟里。家中门扉简陋,环堵萧然。老人进了屋中,吩咐那小姑娘将门拴上,便自去料理其余家务了。

这老妇人的夫家姓秦,丈夫早在十几年前便去了,一直寡居至今。她和丈夫没有生下子嗣,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名唤秦兰,次女名唤秦燕。

老妇人多年来独自抚养两个女儿,艰难度日,本指望给两个闺女找个好人家嫁了,她就算此生无憾了。然而,六年前,变故突发。

那时秦兰约是十七八岁,正是该订亲的年纪。她母亲替她相中了一个匠人家的儿子,可谁料,秦兰偷偷地爱上了另一个男人。母亲一打听,险些气晕过去:原来,秦兰看上的这个人叫温亮,是一个正在被朝廷追捕的逃犯!

母亲将秦兰锁禁在了家里,只盼她能够悔悟。但秦兰想尽一切办法和情郎会面。之后,她看事情再也掩不住了,便只好向母亲坦白,自己已经怀上了温亮的孩子。

母亲无法,只得给秦兰退了婚约,一面照顾她在家中养胎,一面劝她:“忘了他吧,一个逃犯哪能托付终生啊。”可是,某夜,秦兰逃过母亲看守,大着肚子和温亮私奔了。

此后的日子,家中光景愈发艰难。年仅十五岁的秦燕日日到集市上抛头露面,母女俩织布贩布为生。

有一天忽然传来逃犯温亮被缉拿伏法的消息。秦氏母女却无论如何打听不到秦兰的半点音信,不由哭干了眼泪。

某一日,秦燕从集市上回来,将卖布的钱交给母亲,却又拿出一对银光闪闪的耳坠,像母亲炫耀道:“妈,你看这个!”她母亲大惊道:“燕儿,这个东西哪来的?”秦燕得意道:“今天在集市上有人送给我的呀!”母亲忙道:“燕儿,你怎么能无缘无故要人家东西呢?咱们家虽穷,但自食其力,不能贪别人的便宜!”秦燕道:“妈,我又没偷没抢,人家乐意给,为什么不能要?”

母女二人正说话时,忽听一声巨响,房门被人从外撞开。几个身材魁梧的男人拥进屋里,冲两人吼道:“今天卖布的那个小姑娘出来!”母女二人吓得不知所措,其中一个男人却已将秦燕拽了出来,看见她手中耳坠,便劈手夺来,问其余几人道:“你们看看,是不是这个?”几人看后都道:“对,对,正是。”

母亲见状忙将女儿护在身后道:“几位爷,小女不懂事,只图新鲜便拿了几位爷的东西,我们这里给几位爷赔罪,万望您宽宏大量……”

她话未说完,便被一个男人粗暴地推开。那几个人拉住了秦燕,上下打量了一番。

其中一人道:“啧啧,这小丫头果然长得标致,我都心痒了!”另一人喝道:“你胡说什么,这可是要孝敬上头的!”接着对秦燕道:“今日我们主子看上了你,是你的福气。姑娘跟我们走罢。”

秦燕哭道:“你们是谁?我不要跟你们走——啊,妈,妈,救命——”

她母亲虽反抗挣扎,却哪里是男人的对手,眼睁睁看着女儿被拉出了家门。

这老妇人从此只剩下了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