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启国五十六年正月初二,孔家要带去临县的行装俱已收拾妥当。轻装简行只带必需的物品。
孔老爷孔夫人及孔家三姐弟均只带了惯常贴身侍候的一名下人,外加上孔管家,一共十一人去往临县。孔大留在京城看管孔宅和管理孔夫人京城的三间商铺,更重要的是负责传递京城的消息给孔繁星。其余丫鬟婆子小厮均派发银子遣散。
临县地处偏远,从上京城出发车马需行十多日,明日就得出发。
孔源和孔夫人本是海陵人士,在上京城没有本家亲戚需要走动拜年。加上去年年末又被贬官,朝中同僚也很有默契的没有同孔家来往拜年。
初二这日,承恩伯府小公子季勤和国子监祭酒家大公子张鹤鸣一起来给孔铭阳饯行,三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喝了几杯果酒后纷纷红了眼眶。
季勤送孔铭阳一条马鞭,说是他专门找人定制的世上仅此一个。孔铭阳接过一看,嘴角一抽。这马鞭鞭把儿竟然是黄金做的,更离谱的是还镶嵌着几颗红绿宝石。俗话说财不外露,这也不敢拿出来用啊。孔铭阳表示一定时刻带在身上,万一哪天走投无路了还可以当不少银钱使。话落,季勤给他“邦邦”两拳。
张鹤鸣送给孔铭阳一把匕首,玄铁铸造,刀锋锐利。不说削铁如泥,危急时刻用于自保足够。跟从小金尊玉贵长大的季勤不同,孔铭阳和张鹤鸣都是普通平民家庭出生,走的都是务实路线。
三人临别前,约定好不能断了书信,分别学好武功,以后军营相见。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少年的友谊,永远热忱永远纯粹。
正月初三,天刚蒙蒙亮,孔家大门外四驾马车排列整齐,准备出发。孔大人和孔铭阳一驾马车,母女三人一驾马车,另两驾装着行李。
孔家的车马驶出南门十里地,正撩起竹帘看风景的孔繁星姐妹就瞧见前方长亭边站着的刘梦君。孔繁星向母亲禀明后带着妹妹下车来与刘梦君话别。
“清月妹妹,听繁星姐姐说你喜欢做吃食,前日得了一本食谱给你最是合适不过了。”刘梦君送了孔清月一本食谱,里面是各地传统美食制作方法。
“刘姐姐,你真是我的知音,上京的其他小姐夫人可说我不进书房爱厨房,愚不可及上不得台面呢。”孔清月说完,“哒哒哒”跑去马车上取了两盒亲手做的红豆糕送给刘梦君。
“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最重要,你只管去热爱它就好,其他人的闲言碎语丢一边去。”
刘梦君鼓励孔清月。
“我就说月儿会很喜欢你,看你们姐妹情深的样子,我都要吃味儿了。”孔繁星取笑着。
“你这小妹的机灵劲儿谁看了不喜欢?不过你吃味是对的,我还真没有给你准备礼物。”刘梦君心情舒畅。
“嗬,我俩这姐妹情真真是轻如柳絮!”孔繁星笑骂。
“从今天起我就做你上京城的眼睛,够姐妹吧?”刘梦君附耳轻声说道。
孔繁星一时怔住,而后握紧刘梦君的手,郑重道一声:“谢谢!”。
孔繁星眼底情绪翻涌和刘梦君相拥道别,一切尽在不言中。刘父身在朝堂任职于六部,刘梦君平日也会参加各府夫人小姐举办的宴会,打探消息自是比孔大更为方便快速。
两人分开身子挥手道别,孔繁星朝马车走去。
“孔小姐留步!”一声高呼,伴随着急促奔来的马蹄声。
一身玄衣的男子纵马而来,这是孔繁星第一次看到马背上的萧敬瑜,挺拔的少年气势从容洒脱,眼中是与生俱来的自信飞扬。仿佛战场上身披银甲的少年将军,手执长枪以一当百的画面浮现眼前。
“萧世子,你这是?”孔繁星脸上挂着明媚的笑意。
“上次跟你说的事情,考虑得怎样了?临走都没回复我。”萧景瑜的语气竟然流露出一丝委屈。
“我以为你去西北了所以没有给你传信,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对你没有助力,结盟对你不公平。”孔繁星坦言。
“孔小姐,我也不是对你无所求,有件事只有你能做得到,放心不是违反律法和道德的事情。”萧敬瑜知道什么都不解释,孔繁星会再一次拒绝他。
“很高兴我也可以帮你做事,这样结盟才公平,我就放心了!”得知自己不是只有获益没有付出,孔繁星语气变得轻松。
“以后需要你的时候我不会跟你客气的。”萧景瑜紧绷的心松弛下来,亮亮的眼眸澄澈闪耀。
“你们去临县这一路山高水远,也没有护卫同行,我派两名侍卫护送你们吧?”萧敬瑜又担心起来。
“那就多谢萧世子了。”孔繁星也不矫情,大大方方的接受了盟友的好意。她早注意到萧敬瑜身后跟着的除了萧六另外还有两个不认识的人,他都已经安排好了。
“那有劳孔小姐带我去拜见孔大人,我跟他禀明侍卫随行一事。”萧敬瑜做事一向周到。
孔繁星带着萧敬瑜去见了父亲和弟弟,萧世子把这辈子学的礼仪都用上了,这恭谨和顺的姿态镇国侯夫妇都没见